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工具栏

翼真L380 即将上市

新能源车出口这碗饭,只能看欧美脸色吗?

wps_doc_0.jpeg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出口的霍霍磨刀,已经正式开始落下。


3月6日,欧盟委员会在欧洲联盟公报上正式发布文件,要求海关自3月7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进行登记,为期9个月。这被认为是欧盟在为今后加征中国进口电动车关税做最后的准备。


对于国内诸多摩拳擦掌预备在欧美市场大干一场的汽车制造商而言,这一消息无疑是令人十分沮丧的。此前,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政策下,中国汽车品牌进入美国市场的路几乎被堵死,甚至连在墨西哥生产的汽车,都被特朗普承诺“将在当选后对其征收100%关税”,几乎已完全“不讲武德”。如今,相对温和的欧洲市场也开始“上强度”,不免让许多人对中国电动车出海的前景十分悲观。与此同时,伴随着欧美宣布放缓电动化战略的行动,已有不少声音认为“中国大力发展电动车是逆世界潮流之举,注定失败。”


然而,从世界范围来看,欧美似乎才是那个“逆流者”。


降关税挺电动,印度不是个例


3月15日,印度中央政府批准电动车新政,允许对进口的外国电动汽车采取有条件的关税减免。根据最新政策,对价格在3.5万美元以上的电动汽车,进口关税将降低至15%,前提是车企将减免的关税用于在印度电动汽车领域投资。


在此之前,印度一直对进口电动车采取相当高昂的电动车关税政策,部分车型关税甚至高达100%,这让海外车企的电动车几乎在印度寸步难行。


尽管这一政策的达成与特斯拉CEO马斯克的游说息息相关,而特斯拉也势必会成为这一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但对于中国汽车品牌来说,印度电动车市场的开放和发展,无疑也是机遇的代名词。目前,印度近1/4的汽车零部件进口来自中国,而在电动车产业链上,中国企业则有更多的话语权。印度《经济时报》指出,这一政策最终的受益者很可能是中国企业,“未来几年,印度马路上1/3的电动汽车以及许多乘用车和商务车可能是由中企在印生产或与印企的合资公司生产的。”


与此同时,在离中国更近的东盟市场,新能源汽车的热火朝天也并未受到欧美影响。日前,第45届曼谷国际汽车展正式开幕,“中国军团”吸引了海外媒体的共同关注,极氪、小鹏、哪吒等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展台人气高涨,被路透社称为“对日本车企的巨大挑战。”这与泰国以及背后的整个东南亚市场在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2023年,中国品牌汽车在泰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达到80%,在泰国市场的总体市占率也从5%提升至11%。


电动车进一寸,则中国汽车品牌在东南亚的销量和影响力就进一寸。而根据泰国工业联合会的预测,泰国电动车销量在2024年还将比上一年再翻番,到2030年,其年汽车产量的约30%将转化为电动汽车。除了印度与东南亚之外,在南美与非洲市场,全球各地的汽车厂商也没有放弃推动新能源的计划。大众、丰田、Stellantis今年在巴西市场的产品规划均以混合动力产品为主,日产则于近日宣布计划在非洲推广其最新的混动车型。而在这些海外汽车厂商的身前,中国汽车品牌的行动只会更快。


可见,尽管中国汽车新能源出海之路面临重重阻力,但以欧美论全球,在当下就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路线进行全盘否定,显然才是更加不可取的。


反对声四起 欧洲并非“铁板一块”


与此同时,欧洲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反垄断”,也并非一帆风顺。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自去年10月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累计进口量不减反增,月均增长11%,与2022年同期相比,月均进口量增长了14%。


新能源汽车在欧洲是否卖不出去,市场又究竟是如何看待中国新能源产品的,消费者用购买给出了真实的答案。与此同时,德国的汽车制造商们也纷纷喊话,对欧洲进行的关税保护提出批评。在奔驰、宝马与大众汽车的业绩会议上,三者的业务掌门人分别公开反对提高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到欧洲的关税,并认为这是一件将在长远角度看损害欧洲本土车企竞争力的“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行为。


而在与德国一墙之隔的法国,情况却不尽相同。作为对中国启动“反补贴”调查的推动者,法国不仅没有车企公开对欧洲启动的这一轮贸易保护进行反对,总统马克龙甚至施压欧盟,让其尽快给出调查结果。对于这一点,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则一语道破根本原因:“现实是,法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汽车销量远低于德国,因此在与中国潜在的电动汽车‘关税战’中损失较小。”与此同时,他也坦率承认,德法两国在欧盟是否应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问题上存在分歧。这也是德国高级官员首次公开承认法德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情况也的确如此。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全年法系车市场零售销量只有77792辆,全年累计销量过万车型只有两款,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体量下几乎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与此同时,德系品牌在华销量虽然也遇到自主品牌崛起的阻力,但依然保持着400万+的整体规模。


因此,德国车企的发声反对与其说是仗义执言,更多的考虑在于一旦贸易战打响,中国汽车市场采取的反制措施会触动德系品牌的切身利益。


而对于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来说,尽管汽车在中国市场打不开销量,但中国依旧是包括法国在内的多数欧盟国家最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之一。2023年,中国刚刚与欧洲航空公司的联合企业空客签署了历史性的160架A350飞机购买协议,创造空客A350一次性订单新纪录。在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更加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从种种迹象来看,欧洲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制衡都并非“铁板一块”。而从更广泛意义上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并不一定非要“看欧美脸色吃饭”。在竞争和挑战中挖掘更多机遇,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事业的执牛耳者,才是更加明智的选择。

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易车立场

收藏

收藏成功 ! 去易车app查看收藏文章

猜你想看

+加载更多

活动推荐

广告
  • 奖 
  • 抢 
  • 奖 

相关车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